乙胺丁醇几个月?
这个问题,我应该比较有资格回答。 乙胺丁醇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1963年首先由英国化学家合成了这种药物,后来法国巴黎的塞诺菲-圣德拉堡公司生产了该药物,并首次用于临床。由于抗菌谱广、对结核杆菌有效且不良反应较轻而被广泛使用。 但乙胺丁醇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它的杀菌活性需要细胞内具有70S核糖体,才能发挥作用(其他抗菌素则需要细胞膜上的脂蛋白受体);而且只有细菌细胞的物质合成系统被激活后才能发挥抗感染作用,因此有“代谢抑制剂”之称。 对这一特点的理解和运用,是评价一个结核科医生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因为人体所有的组织和器官都需要蛋白质的合成,而蛋白质的合成又必须依赖核糖体的运行。如果核糖体被抑制,则细胞无法完成新蛋白的合成,从而造成全身各组织器官功能紊乱,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 口服后吸收良好,但生物利用度不高,仅为2%—8%,血药浓度变化与剂量成正比,但在体内分布不均匀,可蓄积于肝脏,每次用药须达到一定量方能产生药效。半衰期为8h左右,主要经肾小球滤过排出。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结核病,尤其是结核性胸膜炎和淋巴结核(结节性红斑、溃疡等)。目前国内外多将其作为化疗药物联合应用。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神经毒性,表现为周围神经炎(手脚麻木、烧灼感)和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睡眠不良、记忆力减退等,多在停药或减量后消失。偶见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以及肝损害。
1.肝功能受损者应适当减量,严重受损者可停止使用,待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药。
2.同时服用异烟肼时,乙胺丁醇的血药浓度可上升至中毒水平;故两药不宜同时服用,以防发生不良反应。 孕妇禁用本药,哺乳期妇女也应慎用。
服药期间应注意监测血药浓度及肾功能。 一般每日服用一次,晚上睡前服用,疗程一般为6个月(短者4个月,长者9个月)。病情严重时(如痰涂片或培养阳性,X线显示病变范围较广),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给药,可快速提高局部药物浓度,迅速发挥作用,但注射时间不超过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