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怎么教孩子减法?
幼儿数学教育包括计算,几何,测量,分类,排序等内容,而计算中的加减法运算又是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体现。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是幼儿期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因为减法是幼儿较难理解的学习内容,所以,我们要从幼儿自身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途径,使幼儿能够轻松、愉快、有效的“减”
一、 采用游戏形式,使加减运算“寓教于乐”
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在数学学习中,我们采用做游戏的形式,使单调的加减运算“寓教于乐”,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小动物找妈妈” :老师在黑板上画上三间房子,分别标有3、4、5 的数字卡片表示小动物的家,并请几名小朋友分别扮演头上有数字标记的小动物,让“小动物”根据头上的算式卡片上的得数,找对号入座。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拍手唱:“小动物走,小动物走,快快找到你的家,小动物跑,小动物跑,快快找到你的家,你的家是我的家,我的家也是你的家,小动物们找到了家,家是我们的温暖的家。”
在“购物”、“买门票”、“娃娃家”等活动中,幼儿会不知不觉的运用到“加”、“减”的运算。
二、 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使加减运算“由浅入深”
幼儿加减教学中,“减法”是幼儿不太容易理解的部分,在“减法”教学中,我们采用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由“有”到“无”,由“多”到“少”,由“熟悉”到“陌生”的过程。逐渐让幼儿理解“减”的实际意义。
例如:在幼儿入坐后,老师有意识的提问:“今天班上小朋友都来了吗?有几名小朋友?我们来数一数。”幼儿集体数数。“现在请小朋友数一数,你现在还能看到多少名小朋友?”幼儿再次集体数数。“现在请王新泽小朋友离开座位”,幼儿计算后举起5 的数字卡片。。。。。。老师逐个请幼儿起立,其他幼儿回答。
例如:老师请几名会做不同体操的小朋友到前面做不同动作的体操,让幼儿计算“做不同动作的小朋友分别有几名,一共有几名小朋友在做体操。”同时提问“如果某某小朋友不做体操了,现在分别还有几名小朋友在做不同的动作?分别还有几名小朋友在做体操?”
另外,还可以在幼儿入园、离园,进餐,集体入厕,喝水等日常活动中,让幼儿计算“增”、“减”,训练幼儿“逆向思维”,有效的化解幼儿对减法的陌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