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的星期怎么算?

仰菡可仰菡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月份”和“星期”是不同的概念,“周”是计日的单位,而“月”则是计算季度或年的单位。 对“星期”的计算自然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了。

1、古罗马时期 古罗马使用一种叫做“儒略历”(Julian Calendar)的纪年方式。这种历法将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一个月划分成四个节气,一周有七天。不过后来人们发现,这样计算的年份比实际时间多了十天到二十天左右,到了公元十五世纪,这样的误差已经达到一个月的程度了。 为了纠正这个问题,公元一九二五年,国际天文学会推出了“格里高利历”(Gregorian Calendar),又称为“新历”或者“西历”——现在通用的公历即由此而来。

“格里高利历”以地球公转为基础,设置了闰年、闰月和冬至等概念,把误差降到最低:每四年设置一个闰年,闰年的二月有二十五天;每百年设置三个闰月;每隔一千零八年,会有九个闰月。同时,为了与“儒略历”保持一致,保持“格里高利历”每年有三十天,每月有五周,每周有七天的结构不变。

2、基督教时期 “格里高利历”在基督教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由于“月”的概念在宗教信仰中极为重要——“月相”变化被用来计算复活节的时间,而每个主日都是随着月相变化的(详见《圣经·创世记》第二章第一节)。于是,“月”的概念就成了一个教条般的存在。

虽然“格里高利历”已经解决了年度天数过多的问题,但是教会认为,造成这种差错的原因在于对“月”的错误估计——他们把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估算为二十八天。其实月亮的圆缺次数并不是固定的,有时盈亏次数多于八次,这种情况就会使“格里高利的闰月”出现。 为了解决这个争端,人们想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多出来的这一天不算是新的月初,而是放在八月里,也就是所谓的“无月之月”。以后每当出现这种特殊情况,就认为八月增加了两天。这样,“月”的概念就不会因为实际天数而改变了。

3、民国时期(1912—1949) 袁世凯执政期间,为了效仿西方文明,采用了“公元制”,同时又保留了中国传统中的“农历”。在这一段时间内,农历和阳历并行使用。每年的首月被视为正月初一,以此倒推十二月,全年共有三百六十五天或多出一天。

十月怀胎的孕期被固定为四十周,每月按照农历计算二十九或三十天,遇到闰月则多计算一天。怀孕的女子按此推算预产期,提前生产的情况也比较常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