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疫苗的作用原理?
题主是否被自己家的狗咬了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呢?是否已经接种了?如果还没有,赶紧去医院!先打第一针!越快越好! 接下来我们讨论疫苗的作用机理问题。目前常用的疫苗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被咬伤后应急使用的破伤风类毒素,另一种是预防作用的狂犬病疫苗。这里主要讨论后者。 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狂犬病疫苗有4个品种,分别为:vero细胞培养的疫苗、鸡胚病毒灭活疫苗(含有Vero细胞)、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和纯化疫苗。其中前两个属于死疫苗,后两个属于减毒活疫苗。
1. 作用部位: 所有疫苗均注射入臀部肌肉内,部分疫苗还可注射于三角肌。这些部位肌肉较为肥厚,且血管和神经分布相对较少,便于注射时操作;同时注射到这些部位的疫苗可以及时有效的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来预防感染。
2. 作用机制: 接种疫苗后,可诱导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 IgG 和 IgM )及细胞免疫反应。这两种类型反应相互协同,起到防止病毒感染的特点。如感染发生后,抗体参与清除病毒,而细胞免疫反应能够阻止病毒的复制和传播。疫苗还可以调节体内免疫功能,如增加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促进炎症因子释放等,进而通过非特异性免疫途径发挥作用。
3. 抗体生成情况 根据血清学检查,接种者全部抗体阳性。第4剂(即最后一针)疫苗接种2周后,抗体阳转率达到100%。 第2剂接种后7天,体内产生的抗-RBD IgM 滴度升高5倍以上。第3剂接种后的7 天,抗体的滴度达到高峰值。 第4剂的抗体峰值维持时间最长,达到200天以上(完全保护效果至少可持续5年以上),随后逐渐下降至基线水平。全程接种疫苗后的6个月,仍有90%以上的抗体阳性率。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抗体产生的情况为疫苗保护作用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但不是保护性抗体唯一的检测指标。在接种疫苗后,体内也会长期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它们可能是具有免疫记忆功能的抗体产生的前期准备阶段。
综上,目前的疫苗都能够达到较好的免疫效果,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也较之以前有所降低。但若因特殊情况(如外伤、手术等)确需注射疫苗,也应告知医生既往的注射情况,以方便医生做出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