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儿童的科学?
儿童科学是科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高。儿童科学的定义有许多中,以下四种较为常见: 一种定义为“关于自然现象的科学知识及其应用”; 另一种定义为“人们对于自然界事物的认识,以及运用这种认识的实践”; 再一种定义为“帮助青少年建立科学的世界观、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的知识体系”; 最后一种定义为“对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用以指导学生的科学学习和终身学习”。 这四种定义虽有不同,但都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关于自然界的知识体系,二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方法及过程。由此,我们给儿童科学下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义: 儿童科学是以人类为中心,以获得关于物质世界知识体系为主线,以实验、观察、推理、验证等为基本方法的学科。
如何开展儿童科学教学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做起:(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喜欢上科学、主动学习科学,我们就需要充分注重课堂的内容和方式,努力创设一个让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从而激起他们的探索欲。例如,在讲授电学中的“光的反射和折射”时,如果教师仅仅按照教材内容给学生一一解释光是怎么被反射和折射的,学生会感到课堂非常枯燥。相反,如果我们通过一个问题引入课程——“当你看到水中月亮的倒影时,你是怎么感觉到水底月亮的存在呢?”这样就能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并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程的学习,效果肯定会比直接讲解要好很多。
(二)鼓励质疑解疑,培养批判性思维恩格斯说过:“批判性思维是以辩证法作为自己的指南。”我们在鼓励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为学生创造自由表达想法的机会,让他们敢于提出自己对知识的疑惑点,并通过相互讨论来达成共识。
(三)结合生活实际,构建知识体系生活中的常识往往隐藏着简单的科学道理,而这些看似简单的科学知识点又是构建起科学知识大厦的基石。我们在教授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到生活实际中去思考,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科学原理,又能将新知识进行巩固和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