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囟门跳是怎么回事?
婴儿出生后“天灵盖”上面有两个凹陷,大的那个叫前囟,位于头顶前部;小的那个叫后囟。人们习惯地称前者为“天门”,并用来给婴儿看病。其实,“天门”是颅骨结合处的间隙,而不是骨头上凹陷进去的“眼”。中医认为囟门的跳动类似于脉搏的跳动,其动势与脏腑气血的盛衰密切相关,是判断小儿身体情况的部位。
正常情况下,“天门”应该“肤白露青,轻疏和缓,往来不息”。当婴儿闹肚子时,天门跳动加快如提钟;当积食或发烧时,“天门”内陷而硬,跳动紊乱。当“天门”发生异常时,如果父母有经验,或者及时到医院看过医生,尚可按照过去的经验或医嘱处理。最怕的是遇到从未遇到过的情况。
当“天门”的跳动急而乱时,一般提示营养不良或有慢性疾病,应到医院做全面检查。当“天门”内陷而硬时,一般提示高烧或脑部疾病,应及时就医。“天门”跳动急促而有力,大多提示外感风热或饮食不慎,导致大便不通结胀腹,可以请医生诊治或用推拿疗法治疗,一般不必急于就医。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天门”凸起而且跳动急乱,一般提示病情加重,中医称为“天门爆急”,可能是高烧导致的脑部疾病,应该立即去医院就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