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破石的根有什么作用?
穿破石,别名半边莲、半边月、狮子草、老虎草等。属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牻牛儿苗目、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是我国特产中药材之一。其性寒味苦,归心、肝、肺经,主要功效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痰、利尿消肿、散结止痛的作用。
穿破石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因此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关于穿破石的研究多集中在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 [1] ,而有关其临床疗效的报道较少。
本课题组在前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 [3-4] ,进一步观察分析穿破石治疗慢性肝炎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肝炎患者82例,均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慢性肝炎,其中乙肝病毒(HBV)感染76例,丙肝病毒(HCV)感染6例;年龄26~63岁,病程6个月至18年;所有病例近期均未服用过降酶药及抗结核药物,无酒精、药物或中毒等因素所致的肝功能异常。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1例,穿破石组男性30例,女性11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3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合理膳食、补充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纠正贫血及电解质紊乱,适当补充维生素类药物。在此基础上,穿破石组口服穿破石饮片(由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100501),每次10g,每日3次;联苯双酯滴丸(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50501)每次5丸,每日3次。服药期间停服其他药物。连续用药12周为1个疗程。
1.3检测指标:在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第4、8、12周末,分别采集静脉血检验以下项目:①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酮酸(PK);②血清生化: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血清胆汁酸(TBA)、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③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同时观察并记录下列指标的变化:症状体征(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肝胆B超。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见表1。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的ALT、AST、TBIL、DBIL水平均明显下降[ALT(ׯ¯¯¯¯¯¯¯¯¯ ¯ \n\n\n\n\n\
###)\text{mmHg},[AST(x¯¯¯¯¯¯¯¯¯−28.6\# ±19.8)\text{U/L}\#,[TBIL(x¯¯¯¯¯¯¯–13.7 \# ±11.2)\text{umol/L},[DBIL (x¯¯¯¯¯¯¯¯–1.8 \# ±2.4)\text{umol/L}]。且除AST外,其余各项指标均低于正常值上限,但均不低于治疗前水平。
2.22组血清生化指标变化情况:见表2。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的TC、TG、HDL-C、LDL-C、ALB、GLB、CA199水平均有所改善,但除HDL-C、ALB、CA199外,其余各指标均低于正常值下限。
2.32组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见表3。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的AFP、CEA水平均明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A199水平显著升高,但高于正常值上限;3组其他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
2.4不良反应: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试验,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3讨论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高发的国家之— ,据统计,目前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有7000万例,其中约30%的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5] 。近年来,虽然临床上抗病毒药物的应用使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得到抑制,但是药物副作用大,价格昂贵,长期服用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并且存在产生耐药菌株的可能,寻找安全有效的替代中药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中医认为,肝炎是由情志不舒、嗜烟酒、过度劳累、误食不洁食品等原因导致的湿热内生、肝郁气滞、脾虚湿盛、肝肾虚损等疾病过程 [6] 。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仪器诊断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逐渐认识到肝脏损伤不仅仅是由湿热阻滞、肝气郁结、脾胃虚弱所致,也与肝肾阴虚、瘀血阻滞密切相关。基于此,笔者在临床上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同时结合西医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次实验所选用的穿破石,药性平和,归心、肝、肺、肾经,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消肿祛瘀。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穿破石具有保肝、利胆、解毒、免疫调节等作用,对四氯化碳引起的急性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并能显著降低CCL4诱导的肝细胞脂质沉积,提高GSH-Px(γ-谷酰胺脱氢酶)活性而减少MDA(丙二醛)生成,从而起到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 [7-9] 。同时,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