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尼替丁有哪些副作用?
在1987年,一种新的抗溃疡药——雷尼替丁(Ranitidine)问世了。这是一种有效的抑酸剂,能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胃溃疡复发。然而,使用这种药物一段时间后,一些患者出现了异常不适的胃肠道症状,如腹泻、恶心、呕吐和味觉障碍等[6]。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20%,通常较轻微,且可自行缓解。 那么,造成这些不良反应的真凶是谁呢?原来,引起这些不良反应的罪魁祸首是雷尼替丁的药理作用底物—-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
细胞色素P450是人体中真实存在的一种复合蛋白,参与体内对氨基水杨酸、苯二氮卓类的代谢过程。而雷尼替丁就是通过阻断这一生理通路,发挥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那么,细胞色素P450到底是一种什么分子呢?它存在于人体的哪些部位?又为何会出现在消化道内? 要解释这些问题,我们得从细胞色素P450的代谢通路说起… 细胞色素P450的代谢通路是这样的:外源性的药物或者有毒有害的物质进入机体后,首先会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肝脏。
在这里,细胞色素P450会与这些物质结合,从而阻止它们对机体的伤害。当然,细胞色素P450并不是只会阻挡有害物质的入侵,它也会保护机体不被有害物质侵入。例如,当人体摄入酒精时,细胞色素P450会将酒精代谢为乙醛;而当人体内合成氨基酸时,也需要细胞色素P450的协助。 所以,细胞色素P450其实是一种重要的生物介质,它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正是因为细胞色素P450具有双重性,因此在使用雷尼替丁这类药物时,我们也应该慎重对待。因为该类药物可能扰乱细胞内的信息传递机制,导致细胞色素P450在体内的水平发生变化。
长期服用该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也应该留意自己出现的非特异性皮疹,如果发现皮肤出现红斑、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就诊于皮肤科。 除了药物本身导致的副作用以外,一些患者的个体差异也是造成副作用发生的原因。
有研究表明,对于老年患者以及慢性胃炎患者而言,他们出现的副作用频率要高于健康人群,这可能与老年人及慢性胃炎患者体内的菌群失调有关[7]。所以,在使用雷尼替丁治疗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较为严重的副作用,我们应该及时就诊,并通过营养调节来减少副作用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