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用什么?
儿童美术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我比较推荐的是“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创意思维训练”课程教学模式 这个教学理念由美国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中提出 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八项基本智能类型,以及这些基本类型的组合形成的九种智能倾向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偏好倾向,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引导,让孩子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并在学习中扬长补短。
除了“多元智能”这个理论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知识 “儿童认知发展”包含感觉记忆、知觉、注意、表象、想象、情绪情感、记忆、语言等方面的能力发展规律,及这些能力在绘画中的体现和应用 以幼儿为例(3-6岁)他们的绘画多处于前运算阶段,表现为对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相对稳定的表征且具有较强的具象性。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能力有限,但想象力很丰富,他们所表现的绘画内容往往令人感到匪夷所思,充满童真与好奇。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利用孩子善于表达的绘画语言,及时地去引导孩子丰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不是用成人主观去评判孩子的作品好坏。
例如:看到一幅只画了线的作品说:“这怎么能算是一幅画呢?”看到一幅涂鸦似的画面说:“这画法我怎么没见过,真难看!”这样的话很容易挫伤孩子的创作积极性。 相反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待孩子的作品,可能会有意外收获。比如:发现一个孩子作画时只画了一条线一直在添加,你可以这样问他“这条线是什么啊?它长得很像XXX(其他的东西),你说是不是,宝宝?” 也许,你会得到这样一个答案:
通过这个问题,可以了解到孩子目前的认知水平在哪里,接下来需要加强哪方面的训练。 又比如在孩子完成一幅作品后,你可以问孩子这样的问题:“你是怎么想到要这么画的?能不能告诉我们,你画画的时候都遇到了些什么?” 这样一问,你就知道孩子在艺术创作时的头脑风暴,以及灵感来源。同时也能从中观察到孩子是否存在语言表达障碍等问题。 了解了这么多理论知识,其实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培养孩子创造美的能力,感受艺术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