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月是水月?
《水月》,日本古典戏剧中的名作之一,属于能剧的一种类型“世阿弥型”(另一类为世阿弥的弟子观阿弥所创),作者是世阿弥的儿子宗只,大约创作于15世纪中期。
世阿弥主张“戏作”的能剧思想,就是使表演更加接近日常生活,更通俗化,并让剧中人表现出喜怒哀乐等各种复杂的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要求剧本的内容应尽量简明、集中,剧情的发展应符合观众的兴趣和期待,要善于在瞬间表现人物的感情变化等等。 总之他提倡“以情动人”,这也就形成了世阿弥型的特征——用日常语言来编成剧本,不追求辞藻之美,故事情节也较为平常,但它把重点完全放在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演员的表演上;与传统的能乐剧本注重对神道的宣扬不同,世阿弥型的剧本更注重表达人的感情变化和人与人之间的爱憎关系。
《水月》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它描写的是一位名叫源贤的修行者到深山中参禅修炼的故事。主人公源贤本是位武士,由于厌倦了战场上的刀枪剑戟,便离开家乡来到山中静修悟道,但修行了一段时间后他还是无法领悟其中真谛,于是他决定下山到京城去游历一番。结果这一下山就遇到了一连串奇事怪事…… 这是一部篇幅很短的作品,大概只有四十分钟左右的长度。演出时没有对白,只有背景音乐烘托气氛。所以观众只能依靠舞台上的动作来了解整个故事。不过虽然这样,《水月》仍然获得了巨大成功。现在这部作品仍在日本各地上演着,每年大约有五十场左右。 之所以说《水月》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剧本,就在于它的结构十分巧妙。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讲了一个平平常常的下山悟道的故事,但实际上导演将一个“欲扬先抑”“欲说还休”的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首先,源贤一登上舞台就被告知自己即将遇到一系列困难,暗示他将不能顺利到达京都;随后他便开始下山的旅程,但却被大风阻挡回程,于是他便又回到了山上,再次开始修炼;然而这一次他又没能通过考验,只好再度下山,途中遇险得救之后却又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山脚……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一次次打击着他的自信心,让他怀疑自己是否还能找到心中的明月。直到最后他终于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是师父为了磨炼自己的手段,不禁悲从中来……
整部作品高潮迭起,扣人心弦,让人不由得跟着主角走完了这段坎坷的经历。值得一提的是,本作品的舞台布置十分出色,舞台上仅摆放了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其余部分都用幕布围住,这使得观众可以随意地透过布幕观察舞台场景,从而增强代入感。另外,舞台上有几块移动式的木板,当源贤下山时它们会缓缓升起形成阶梯,等到源贤回到寺庙门前时又会落下恢复成平地,如此精妙的设置真是令人叹服!
《水月》虽只是一部小作品,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由它改编而成的动画电影《水月通灵》也同样精彩绝伦,值得一看哦~ 以上。全部手打不易啊~希望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