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痉药有什么作用?
解痉用药理学名词表示为抗胆碱药理作用,是指药物通过抑制乙酰胆碱(Ach)和乙基胆碱(ECh)与其受体(M、N两种类型)的亲和力,从而抑制它们介导的植物神经功能。 对胃肠道的作用 1.对抗胆碱酯酶,使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的 Ach 和 ECh 在消化道膜上的效应器部位发挥完整生物学效果;
2.阻断 M 型胆碱能受体,可抑制胃肠蠕动,使胃张力升高,消化道括约肌松弛;
3.阻断 N 型胆碱能受体,主要引起胆碱能毒蕈样症状如口干、尿潴留等,此外还有恶心、呕吐。 解痉药的药理作用的临床意义在于能缓解内脏平滑肌痉挛,故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腹痛及慢性腹痛。对胆道系统疾病引起的腹痛,如胆结石、胰腺炎、胆囊炎,有较好疗效,但对肠易激综合征引起的腹痛效果不明显。
目前常用的解痉药可分为四类: (一)有机磷酸酯类:最常用,包括阿托品和对乙酰氨基酚; (二)苯并二氮杂卓类和苯二氮卓类:包括三咪嗪、多塞平、罗通定、阿米妥和氯丙嗪等; (三)哌啶类药物:有普鲁卡因和丁卡因等; (四)硝苯吡啶:属钙通道阻滞剂,通过作用于细胞膜上电压依赖性钙通道,使钙离子内流减少,影响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以及肌肉收缩的整个过程而起到解痉作用。可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痉挛、胰腺炎、十二指肠溃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