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下珠有什么作用?
泻药! 叶下珠,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除茎、枝、叶柄有微柔毛外,其余部分均无毛。
叶下珠的药用价值主要来源于它的种子和叶子。 据《中药志》记载,叶下珠性味甘、凉,归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明目利水的作用,主要用于治湿热黄疸,肾炎水肿,中暑发热,肝炎,胆囊炎等。
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明,叶下珠还具有抗菌、抗病毒、保肝、抗肿瘤等作用。 关于叶下珠的药效成分,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科学家从叶下珠中分离得到的木脂素类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卡他莫拉菌等均有抑制作用[1];
70年代又发现在叶下珠中含量最高的异鼠李黄素具有抗肝炎病毒活性且能降低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伤小鼠血清转氨酶(SGPT)水平,从而证明其具有保肝作用 [2];
80年代以来,研究发现叶下珠中的木脂素能够明显抑制小鼠急性炎症反应,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组织损伤,对急性胰腺炎、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且提示了其中的药理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及炎症因子生成有关[3-5];
同时还有研究表明,叶下珠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而起到抗肝炎病毒的作用,并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有显着的下降效应[6]。
在抗肿瘤方面,叶下珠多糖组分不仅能够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凋亡,而且能够显著增高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进而发挥其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分化及凋亡的作用[7]。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也是叶下珠的一个重要功效。有实验表明,叶下珠可改善痴呆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提高认知能力,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激活海马区和大脑皮层的抗氧化系统,增强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保护神经元,减少神经损伤,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8]。
随着科研技术的进步,今后有可能进一步揭示出更多关于叶下珠的药理活性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的机理,从而为该药物的开发应用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