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怎么编辫子?
昨天早上,我如常到幼儿园接孩子放学。刚上车坐稳,就听见后排两个小女孩的对话,一个问另一个:「你的辫子是我织的吗?」 被问的小女孩有点不耐烦地回答说:「不是的!我自己的辫子我自己会织!」 问话的女孩似乎有点失望,沉默了片刻,忽然又高兴地说:「我知道了!你的辫子是妈妈帮你织的!」 我坐在前排听着她俩的对话,忍不住微微一笑——这个小女孩只有四岁,可是已经能编织出非常漂亮的手工了。
在车上,我看着她玩着我的手机,忽然想起什么,于是问她:「你可以帮我织一个小动物吗?」 小女孩想了一下,说:「可以啊!你要什么样的小动物?」 于是,我打开手机相册,给她看了我想要的一条小鱼。
她认真地看了看,点了点头,说道:「我可以织一条一样的小鱼送给您。不过,我要用两条辫子去交换!」 我听了,忍不住笑出声来。这个小姑娘太可爱了!她竟然把两条小小的辫子看成是她辛勤劳作的成果。她们这个年纪的孩子正在开始探索身体与自我的界限,于是他们以自己为基准,把周围的一切都重新归类:我是谁(Who am I);我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How different are we);我做了什么(What do I have to offer)…… 于是,他们明白了:原来我是一条小鱼,我在水里游来游去;我是一只青蛙,我可以在地上爬行;我是妈妈的孩子,我可以抱抱你;我是老师的同学,我可以跟你一起分享玩具;我是厨房里的小精灵,我可以做很多好吃的;我是家里的小公主,我可以穿漂亮的裙子…… 而当他们发现,其实他们也是妈妈、爸爸、奶奶、爷爷、舅舅、阿姨等大人眼中的宝贝时,又会重复上述过程,只不过这次探索的焦点是自己与其他人的关系:我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我可以任性妄为;我是老师最优秀的学生,我可以不写作业;我是厨房里的主宰者,我可以随便吃;我是家里的掌上明珠,我可以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边界,也慢慢知道如何协调两者之间微妙的平衡。
所以,当这个小姑娘认为她的辫子是依靠自己的劳动而获得的,并且可以用两条辫子跟您交换一件小礼物的时候,她就是在探索自己和世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