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月宝宝鼻炎怎么办?
过敏性鼻炎和慢性扁桃体炎,都是免疫反应性疾病。 过敏原进入鼻腔后,被嗅膜和鼻甲上的抗原递呈细胞捕获并暴露于鼻腔的上皮内。随后这些上皮细胞将刺激因子释放到血液中引起全身性的反应[1]。
在鼻腔中,免疫球蛋白E(IgE)抗体与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的膜表面相结合[2]。当过敏原再次侵入时,就会激活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途径从而活化磷脂酶使细胞释放致敏介质白三烯LTC4,LTD4以及5-羟色胺等,其中一些炎症介质会导致鼻黏膜的肥大、增生;另外,一些炎症介质还会引发组胺、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活性物质,而这些物质能够导致血管扩张,黏液分泌增加,鼻窦开口阻塞从而引起鼻塞流涕等症状[3][4]。
目前对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主要是控制症状避免发展为哮喘[5],而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患者的血清中相应过敏原的特异性IgE水平以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但这种方法只能暂时缓解病情,不能根治[6]。
根据国际研究指南建议,患者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减少对变应原的接触[7]:
1.脱敏疗法
利用过敏性疾病的特异性,通过小剂量反复给病人注射过敏原,使其逐渐耐受这种抗原,最终达到不再诱发变态反应的目的,是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临床治疗方法之一。但是该方法的起效时间较长,一般在注射1~2年后才能起到效果并且有一定的复发性[8]。而且由于注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需要使用抗过敏药物治疗[9]。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该法仅适用于花粉症或尘螨引起的过敏性鼻炎且疗效因人而异[10]。
2.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
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药物。其能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减轻黏膜水肿进而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副作用相对较小[11]。但由于该药需经呼吸道吸收所以可能会带来一些呼吸系统并发症如声音嘶哑、咽部不适甚至支气管痉挛[9],此外儿童长期使用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12]。
3.抗组胺类药物
作为第二代H1拮抗剂能有效对抗组胺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高、黏液分泌增多以及平滑肌收缩等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但其作用时间短且容易出现耐药现象,所以在临床用药时应注意交替换用[13][14]。